分享到           


资讯/同人分享

内容类型 资讯信息
原作名称 PROCRASTINATION BY PIGEONS: PREFERENCE FOR LARGER, MORE DELAYED WORK REQUIREMENTS
转帖来源 -
原文在此: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8583195


PROCRASTINATION BY PIGEONS: PREFERENCE FOR LARGER, MORE DELAYED WORK REQUIREMENTS
鸽子的拖延症:它们更偏好复杂、延迟的工作
(1996)


JAMES E. MAZUR
SOUTHERN CONNECTICUT STATE UNIVERSITY

在本研究进行的三类实验中,鸽子们可以选择在实验早期完成一个小型任务或者在实验后期完成一个大型任务。完成这些任务并不会立即获得奖励,只是会让实验继续进行。在实验1中,我们会在延迟的时候为鸽子展示食物给与激励;在实验2和3中,我们会在每次实验结束时给予奖励。其中两个实验中,较难的那个任务会根据实验对象的选择进行调整,以评估实验对象对两种任务的偏好相差不大的点。本研究发现鸽子存在明确的“拖延”现象。在某些情况下,实验对象会选择更复杂、更延迟的任务,即使这些大型任务比可选的小型任务难四倍甚至更多。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任务延迟增加,任务本身难度对鸽子行为的影响逐渐减小,这与任务延迟对奖励性任务的影响方式大致相同。

关键词:选择(choice)、时间表(ratio schedules)、延迟(delay)、拖延(procrastination)、啄击(key peck)、鸽子(pigeons)


“拖延”在词典里的定义为“习惯性地推迟做应该做的事情”。日常中,拖延一项任务往往会导致它变得更复杂、花费更大、或者引发更严重的问题。举个例子,如果人们推迟看牙医、推迟维修房子或车辆、推迟大学的课程作业,那他们通常会面临更痛苦的牙病、更庞大的修理费、以及熬夜复习和糟糕的期末成绩。

每一种情况都涉及到一个小的、需要迅速去做的、令人厌恶的任务和一个更大的、更推迟的、令人厌恶的任务之间的选择。拖延和自控性选择(self-control choices)不同,自控性选择是指小的、迅速的奖励性任务和大的、推迟的奖励性任务之间的选择 (e.g., Ainslie, 1975; Logue, 1988; Rachlin & Green, 1972)。这两种选择的主要区别在于:(a)自控涉及到两个奖励性任务,而拖延涉及两个令人厌恶的任务;(b)较迟的大型自控任务能获得的奖励更多,而较迟的大型拖延任务能获得的奖励更少。也就是说,对自控性选择而言,选择更大、更推迟的任务能将奖励最大化,但是对拖延性选择而言,选择更小、更快速的任务才能将惩罚最小化。

一些研究发现,推迟厌恶型的任务可以让动物得到与奖励类似的效果。举个例子,Deluty (1978) 发现大鼠会倾向于选择较大的、延迟的惩罚性刺激,而不是较小的、更快速的惩罚。而如果两种惩罚的延迟相同,大鼠就会倾向于更小的那个。Deluty, Whitehouse, Mellitz, and Hineline (1983) 还发现,如果大鼠有机会提前做出选择,它们通常会选择更小的、快速的电击,而不是更大的、延迟的电击。这一点和自控性选择的情况相似,如果实验对象可以提前选择,它们就会更倾向于更大、更延迟的奖励 (Ainslie, 1974; Rachlin & Green, 1972)。Hineline (1970) 发现,如果快速和延迟的惩罚性刺激的量不变,那么老鼠会选择更迟的惩罚。所有这些结果都表明,延迟对奖励性刺激和惩罚性刺激的影响是相似的:如果延迟得足够多,那么任务本身对选择行为的影响就会减小。一些有关自控性选择的研究去掉了延迟,而是用不同大小的奖励取代 (e.g., Eisenberger & Adornetto, 1986; Eisenberger, Weier, Masterson, & Theis, 1989; Grossbard & Mazur, 1986)。据我们所知,还没有人研究过延迟多久与奖励大小挂钩的自控性选择。

本研究旨在确定延迟对厌恶性选择行为的影响是否和延迟对奖励性任务的影响相反。在本实验中,我们要求实验对象鸽子在两种任务之间进行选择,这两种任务的难易度不同、并且延迟的时间也不同。无论鸽子完成哪个任务,我们都不会立即给予鸽子食物作为奖励。这项研究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果耗时较长的复杂任务有更大的延迟,那么鸽子是否会选择更延迟的复杂任务、而不是更快速的简单任务。另一个相关的问题则是,随着延迟的增加,鸽子对复杂任务的偏好是否也会跟着增加。

本研究进行了三个小实验,其中两种涉及到和实验对象行为有关的调整程序(cf. Grossbard & Mazur, 1986; Mazur, 1986; Mazur & Kralik, 1990)。在这一过程中,实验对象可以在标准任务(固定内容)和调整任务(根据行为调整内容)之间进行选择。调整任务的具体内容会根据受试者的行为增加或减少,最后得出一个“平衡次数”,当调整任务要求的次数为平衡次数时,鸽子对两种任务的选择频率是大致相同的。举个例子,标准任务要求实验对象在实验进行2s后做出5次规定反应,而调整任务则可以在实验进行12s后开始。如果当调整任务要求的规定反应次数为20次时,实验对象选择标准任务和调整任务的频率相同,那么平衡次数就是20次。此时我们就发现了实验对象存在拖延的现象,因为平衡次数比标准任务要求的次数更多,即它们愿意选择更延迟、但更复杂的任务。

本研究的一个关注点是,我们所选用的规定反应(啄击行为)对鸽子而言是否属于厌恶性任务。Neuringer and Schneider (1968) 发现,只要奖励一直保持,啄木次数和奖励的比例对鸽子的行为几乎没有影响。这可能意味着,啄击行为并不比单纯的时间流逝更让鸽子厌恶。然而,其他研究表明,对于鸽子而言,啄食行为至少比单纯的、没有任何任务要求的延迟更讨厌。Mazur (1986) 和 Grossbard and Mazur (1986) 发现,鸽子更倾向于选择固定时间的任务,而不是奖励和时间挂钩的长时任务。另一个相关的研究 Appel's (1963) 也发现,鸽子会倾向于逃避长期任务。这些结果表明,至少在某些条件下,按照时间比率进行调整的任务是鸽子所厌恶的。

为了增加实验1中将时间比率作为厌恶事件的可行性,大多数实验都采用了可变的时间表。在这些实验中,我们会在实验中途给鸽子看到食物奖励以打断实验进程。举个例子,在标准任务中,每个实验对象都必须在实验进行的2s或6s(根据实验不同而不同)完成5次啄击行为。而我们在保持标准任务要求的啄击次数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调整任务开始的时间,以得出实验对象选择标准任务和选择调整任务频率相当的平衡次数。实验1表现出来的拖延行为可以有两种解释:食物奖励的出现时间可能影响受试者的行为、以及受试者可能更看重任务完成后的等待时间而不是延迟本身(因为任务完成后鸽子需要等待一定时间才能继续开始下一组实验)。为了区分这两种可能性,在实验2和实验3中,可变时间表被延迟所取代,并且我们只在实验结束时提供一次奖励。然后再和实验1一样,分析受试者对不同任务的选择,观察受试者的平衡次数是否会随着延迟的增加而增大。


实验1  EXPERIMENT 1

方法 Method

实验对象:四只白卡尔诺鸽(White Carneau pigeons),都喂食到日常食量的80%。四只鸽子都曾参加过各种类型的实验,经验丰富。

实验装置:实验箱长30cm、宽30cm、高33cm。内含三个按键,每个直径1.8cm,安装在实验箱前壁,高出底部20.5cm。每次按键操作需要大约0.15N的力,每一个有效操作都会产生一次声音反馈。不同的按键被不同颜色的灯光照亮。中心按键下方为食槽,当食物可用时,食槽会被白光照亮。实验共使用6盏灯(2白、2红、2绿),安装在实验箱的铁丝网天花板上方。整个实验箱置于一个装有通风机的消音盒中。

实验过程:实验包括六种条件。无论何种条件,一轮实验过程的持续时间都是60分钟或64次(以先达到者为准)。四个实验为一组,每组包含两个强制实验和两个选择实验。每次实验开始时,白色灯光亮起并照射在中心按钮上。鸽子需啄击中心按钮示意选择开始。这个中心按钮的目的是规范鸽子头部的位置和朝向,使其在开始选择时头部距离两侧按钮的距离相等。在选择实验中,按一下中心键后,白色按钮灯关闭,两侧的按钮则会分别被红绿光照亮。两种颜色的位置是随机的。按下绿色按钮为进行标准任务,按下红色按钮为进行调整任务。

图1示完成本实验的两种流程(条件6)。当鸽子按下绿色按钮时,(a)两盏按钮灯均关闭,绿色顶灯亮起,鸽子需要在6s之后做完啄击任务,(b)到时间后绿色顶灯关闭,绿色按钮灯和白色顶灯亮起,示意鸽子开始任务,(c)绿色按钮灯和白色顶灯关闭,绿色顶灯亮起,等待34s进行下一次实验。当鸽子按下红色按钮时,(a)两盏按钮灯均关闭,红色顶灯亮起,鸽子需要在20s之后做完啄击任务,(b)到时间后红色顶灯关闭,红色按钮灯和白色顶灯亮起,一直持续到实验对象按比例完成调整任务为止,(c)红色按钮灯和白色顶灯关闭,红色顶灯亮起,等待20s进行下一次实验。调整任务的具体要求数量如下所述。当下一次实验的延迟过程中,所有彩色灯光熄灭,照射食物槽的白光随机亮起,让鸽子能看到完成任务后的食物奖励,食物最多出现2s。

图1.jpg
2019-4-1 21:10 ↑

图1:示实验1条件6的情况下,选择绿色和红色的不同结果。

强制实验和选择实验的流程相同,区别是强制实验只会亮起一种按钮灯,或红色或绿色,按下按钮后的流程和上述相同。如果鸽子按下没有亮起的那侧按钮,则没有任何效果。两次强制实验分别为一次红色和一次绿色,但顺序是随机的。

完成调整任务所需的啄击次数会随着实验进行有所调整。如果受试者在两次选择实验中都选择了调整任务,那么下一组实验中完成调整任务所需的啄击次数就会增加一次(最高增加到35次)。如果受试者在两次选择实验中都选择了标准任务,那么下一组实验中完成调整任务所需的啄击次数就会减少一次(最低减少到1次)。如果受试者两边都选了一次,那么下一组实验中的调整任务就和之前没有变化。每轮的第一次实验时,调整任务要求的啄击次数都为1,往后所有实验都在此基础上累计。

不管是何种实验条件,标准任务都为5次啄击,而调整任务都按照上述规则进行累计。唯一的变化是实验中两次延迟的时间有所不同。表1示不同实验条件的具体时间安排。在条件1-4中,标准任务需在实验开始后2s完成,完成后等待38s进入下一次实验。而调整任务的开始时间从2s到20s不等。在条件5-6中,标准任务的开始时间增加到6s,而调整任务的开始时间则分别为6s和20s。不管是哪种情况,等待时间的总和均是40s。

表1.jpg
2019-4-1 21:10 ↑

表1:实验1的每一种条件(Condition)下的时间安排。Standard alternative = 标准任务,Adjusting alternative = 调整任务,VT Segment 1 = 任务开始前延迟时间,VT Segment 2 = 任务完成后等待时间。

大多数情况下,每个条件都会持续至少20组,而条件5通常至少持续30组。达到最少持续次数后,如果受试者的行为稳定化了,则终止该条件的实验。为了评估行为的稳定性,我们将每次实验分为32个块,计算每个块中受试者的调整任务要求的平均啄击次数。如果满足以下所有条件时则终止该条件的实验,并计该平均啄击次数为平衡次数:(a)该条件的调整任务要求的啄击次数最高值和最低值均不在最后的6个块中,(b)最后6个块的调整任务要求的平均啄击次数等于该条件的最高或最低6个块的要求次数,(c)最后6个块的调整任务要求次数与前6个块的平均次数相差不超过10%或不大于一次啄击行为(以较大者为准)。

结果 Results

达到行为稳定化所需的实验次数为21至44次(中位数为25.5)。对于每种条件,我们都选用6个满足稳定性标准的块的结果用于后续分析。对于每个受试者,达到平衡次数时都可以视为两个任务被同等频繁地选择。图2示每个条件的平衡次数。尽管有一些例外,但结果的总体趋势是很明显的:随着调整任务的延迟从2s增加到20s,平衡次数也有增加的趋势。但延迟为2s时,所有受试者都倾向于小于10次啄击的任务。而当延迟为20s时,8例中有6例都更倾向于大于30次啄击的任务(接近最大值3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实验条件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F(5, 15) = 6.61, p < .01)。前四种条件(标准任务的延迟为2s)的结果显示,随着调整任务的延迟时间增加,平衡次数也存在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F(1, 15) =25.41, p < .01)。条件5和6(标准任务的延迟为6s)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t(3) = 3.71, p < .05)。

受试者完成调整任务所需的时间随着调整任务要求的啄击次数增加而增加,这点不足为奇。完成标准任务(啄击5次按钮)的平均时间为3.9s。而调整任务的完成时间因次数而变,从4.2s(小于10次啄击)到46.0s(超过30次啄击)不等。因此,当调整任务要求的啄击次数增加,实验的持续时间也显著变长。

尽管图2展示了平衡次数随着延迟存在增加的趋势,但是仍有一些明显和趋势不一致的地方。首先,有两只鸽子的平衡次数是一直增加的。其次,在某些情况下,平衡次数存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性。第三,前四个条件的平均平衡次数和后两个条件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假设开始任务的延迟时间是影响鸽子选择的重要因素,那么后两种条件的标准任务占比就应该增加(平衡次数也会相应减少),因为标准任务的延迟有6s。但实际上标准任务的增加量很小,只有2号鸽子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我们会在下面讨论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

图2.jpg
2019-4-1 21:10 ↑

图2:示每个受试者在实验1的平均平衡次数和任务延迟的关系。圆圈是前四个条件的结果(标准任务延迟2s),三角形是后两个条件的结果(标准任务延迟6s)。

讨论 Discussion

该研究发现,随着调整任务开始的延迟时间增加,鸽子选择调整任务的比例也会增加。虽然结果存在一定变异性和不一致,但平衡次数的增加依然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从条件1的平均7.0次啄击到条件2的平均33.2次啄击。这些结果不仅表明鸽子存在拖延的现象,而且拖延行为还很明显。举个例子,条件2的结果显示,平均而言,鸽子选择延迟20s进行33次啄击的任务和延迟2s进行5次啄击的任务的比例是相当的。此外,由于两个原因,本实验获得的平衡次数可能低估了拖延的实际效果。首先,平衡次数可能受到了天花板效应的限制,因为我们设置的调整任务累计的最大次数为35次,而几个条件的平衡次数都接近这个最大值。其次,只要调整任务要求的啄击次数大于标准任务要求的5次,受试者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调整任务,这也意味着下一组实验的开始时间会被推迟。换句话说,在大多数情况下,选择调整任务会造成了两个坏处:调整任务的完成时间比标准任务更长,下一组任务的开始时间也会被延后。

在某些情况下,数据的不一致可能是由于滞后,即某个条件下的行为受到了先前条件的影响。举个例子,两个调整任务有6s延迟的条件的平衡次数相似,但这两个实验条件的标准任务延迟时间不同。这可能反映了在标准任务延迟2s的四个条件之后,鸽子未能适应条件5标准任务有6s延迟这种变化。数据不一致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本实验涉及相当复杂的突发事件。在过去的研究中,每种实验通常只包括两个时间段和两种不同的任务内容。相比起来,本实验一组包含了四个不同的实验和两种不同的时间变化。每一个实验完成后,随机提供0、1或者多个谷类食物。所有这些变量的存在可能使受试者更难以区分突发事件,难以形成一致的选择模式。

这些结果可以作为鸽子存在拖延行为的证据——它们会更倾向于选择更复杂、更延迟的任务。然而,对此也有另外两种可能的解释。首先,请注意,在前4个实验条件中,标准任务的延迟只有2s。在延迟时段内随机照射食物的白光可能不会亮起,就算亮起了也会在2s之内结束,因此受试者可能不太会注意到食物奖励。因此,在这些条件下,受试者可能要在完成任务之后才知道有没有食物奖励。而在调整任务的情况下,延迟时间更长,因此受试者可能更容易注意到食物奖励的存在。如此一来,鸽子更倾向于选择调整任务,有可能是因为在完成调整任务之前可以看到食物奖励,而在完成标准任务之前看不到。但是这个论点无法解释条件5和6的情况,因为这两个条件下标准任务的延迟时间是6s,足够随机的白色指示光亮起,让鸽子注意到食物奖励了。

一个相关但略有不同的结果说明,鸽子厌恶长时间的无所事事。因为两次实验中间存在间断,因此调整任务将整个实验过程分割成了更小块的时间段。以前的研究表明,鸽子倾向于回避长时间的闲置 (Galbicka & Branch, 1983; Hackenberg, 1992)。因此,我们的实验表面上看是更小、更快速的任务和更大、更延迟的任务之间的选择,但对鸽子而言,实际上是更小的任务有更长的后其等待时间,而更大的任务其后续等待时间则较短。

虽然实验1无法解答这些疑问,但是接下来的实验可以。以下两个实验中,鸽子不再在实验结束后立即获得食物,任务后续等待时间的影响也得到了控制。


实验2  EXPERIMENT 2

实验2用于确定如果我们没有在实验之前或之后让鸽子看到食物奖励,是否可以观察到拖延行为。实验2的时间表和实验1相似,但实验2在任务开始前后都不会展示食物奖励。唯一的奖励在每组实验结束后4s给予。该实验标准任务和调整任务所要求的啄击次数不会随着鸽子的行为而调整,要求次数始终为8次。但是两种任务的延迟时间不同。如果受试者表现出对调整任务的偏好,那么也形成了拖延。

方法 Method

实验对象和实验装置:均与实验1相同。区别在于实验装置中绿色和红色的灯换成了橙色和蓝色。

实验过程:一轮实验过程的持续时间为60分钟或64次(以先达到者为准)。和实验1相同,四个实验为一组,每组包含两个强制实验和两个选择实验。每次实验开始时,白色灯光亮起并照射在中心按钮上,鸽子需啄击中心按钮示意选择开始。按一下中心键后,白色按钮灯关闭,两侧的按钮则会分别被橙色和蓝色按钮灯照亮(强制实验则只照亮一侧按钮)。在条件1的情况下,啄击橙色按键将导致:橙色顶灯亮起,2s后橙色按钮灯和白色顶灯亮起,等待鸽子完成8次啄击任务后,橙色顶灯亮起,15s后给予食物奖励,食物出现时间为4s。啄击蓝色按键将导致:蓝色顶灯亮起,15s后蓝色按钮灯和白色顶灯亮起,等待鸽子完成8次啄击任务后,蓝色顶灯亮起,2s后给予食物奖励,食物出现时间为4s。每次实验之间有20s的间隔,此期间只亮起白色顶灯。条件2两个颜色的延迟和持续时间相反,橙色是任务前延迟15s、任务后2s,蓝色反之。

每个条件的实验都至少持续进行20次,直到受试者在最近5个实验中对橙色的选择占比不是该条件下的最高或最低值。实验发现,为达到这个标准,每个受试者都至少需要进行20次实验。


结果和讨论 Results and Discussion

我们使用显示出稳定化的最后5次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图3显示了每种条件下受试者选择橙色按钮的占比。所有四只受试者都明显更倾向于选择延迟更久的任务。1号受试者不管在何种条件下都更倾向于选择橙色按键,这可能是因为这只鸽子对橙色有偏好,但即便如此,当橙色的延迟更多时,它也会更倾向于选择橙色。条件1的橙色平均占比为25%,条件2的橙色平均占比为78%,存在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t(3) = 4.20, p < .05)。

图3.jpg
2019-4-1 21:10 ↑

图3:示每个受试者选择橙色按钮的百分比。

在总体的任务完成时间方面,更长延迟的任务完成得比更短延迟的任务较快。对于所有4只受试者而言,2s延迟的任务平均完成时间为6.9s,而15s延迟的任务平均完成时间为4.2s。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因为15s延迟任务的后续等待时间较短(2s而不是15s),因此鸽子完成任务的速度也更快。

这些结果表明,鸽子的拖延行为不仅限于任务完成后的等待时间。即使两个任务所要求的的啄击次数都是8次,受试者也更倾向于选择延迟较久的任务。两种任务唯一的差别是时间的安排,这种安排显然对受试者的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对这些结果的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因为调整任务的等待时间较短,完成任务和获得食物之间的时间较接近,所以受试者选择了这种看似任务总时间较短的方案。但是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两种任务的真正总完成时间其实非常接近(2s延迟的任务总时间为23.9s,15s延迟的任务总时间为21.2s)。无论如何,我们会在实验3种排除这种可能性。


实验3  EXPERIMENT 3

该实验和实验2类似,但重新加入了实验1使用的完成调整任务所需的啄击次数累计程序。标准任务所要求的的啄击次数是8次,但调整任务所需的啄击次数会随着受试者的行为而变化。如果受试者拖延(倾向于选择延迟更长的任务),那么本实验结果就应该和实验1相似(图2):即平衡次数会随着延迟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方法 Method

实验对象和实验装置:均与实验2相同。

实验过程:一轮实验过程的持续时间为60分钟或64次(以先达到者为准)。和实验1相同,四个实验为一组,每组包含两个强制实验和两个选择实验。每个实验的过程和实验2相似:受试者在橙色和蓝色按钮之间选择,每一个实验流程都包含延迟、任务、第二次等待、以及3s的喂食。每次实验之间有20s的间隔。与实验2的主要区别在于实验3的调整任务所要求的啄击次数会根据受试者的行为调整。橙色按键为进行标准任务的按键,任务要求固定为8次啄击。蓝色按键为进行调整任务的按键。

表2显示了该实验所用的5种条件的时间安排。在所有条件下,两种任务的延迟时间总和都是17s。条件1的标准任务延迟为15s,调整任务的延迟为2s。而其余4个条件下,标准任务的延迟为2s,调整任务的延迟从2s到15s不等。条件2和条件5的时间安排是相同的。每个条件至少持续20次,并根据实验1的方法判断受试者行为的稳定性。

表2.jpg
2019-4-1 21:10 ↑

表2:实验3的每一种条件下的时间安排。


结果和讨论 Results and Discussion

达到行为稳定化所需的实验次数为20至45次(中位数为23)。对于每种条件,我们都选用6个满足稳定性标准的块的结果用于后续分析。对于每个受试者,达到平衡次数时都可以视为两个任务被同等频繁地选择。图4示每个条件的平衡次数。除3号受试者外,平衡次数都会随着延迟的增加而增大,可以视为表现出了拖延行为。3号的结果存在不一致,主要出现在条件2(其平衡次数为4.5),但是和条件2相同的条件5的平衡次数却又是符合趋势的20.5。一种可能的解释是,3号的反应比较慢,当从条件1转换到完全相反的条件2时,它没能适应。与之相似的,2号受试者在条件2和条件5中的表现也有较大差异,但均符合趋势。尽管存在这些例外,图4中所示的平均结果依然展示出了我们期望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具有统计学显著性。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条件对平衡次数具有显著影响(F(4, 12) =8.12, p < .01)。对后4个条件(标准任务的延迟均为2s)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我们发现平衡次数随着延迟增加的趋势也具有显著性(F(1, 12) = 12.10, p < .01)。

图4.jpg
2019-4-1 21:10 ↑

图4:示每个受试者在实验3的平均平衡次数和任务延迟的关系。圆圈是后四个条件的结果(标准任务延迟2s),三角形是条件1的结果(标准任务延迟15s、调整任务延迟2s)。

条件1的标准任务的延迟比调整任务要长,这可能导致鸽子更偏好选择标准任务。因为标准任务的要求啄击次数是8次,所以如果鸽子偏好标准任务,那么根据调整任务占比所累计出来的平衡次数就会小于8。事实上,所有受试者的平衡次数都小于8,平均为5.2次。

总的来说,这个实验的结果与预测一致,即平衡次数会随着延迟的增加而增加。与实验2不同,本实验中鸽子不会认为选择调整任务后完成任务的总时间会变短,因为对啄击次数的要求增加了,理论上来说对延迟的偏好越强、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就越长。实际上也是如此,标准任务的平均完成时间为5.4s,而调整任务的完成时间从3.4s(啄击次数小于10次)到17.6s(啄击次数超过30次)不等。因此,选择调整任务有两个缺点:(a)任务要求更难,(b)获得食物所需的时间也更久。因此,我们的结果符合拖延的定义。

但实验2和实验3还存在另一种解释,即时间的分配是否构成影响鸽子选择的关键因素。Leung and Winton (1985, 1986) 发现,相比大段大段的时间(例如每次30s),鸽子会更倾向于片段化的时间(例如将30s分为两段,每次15s)。更重要的是,Leung and Winton (1988) 发现,如果第一个时间段较短(例如第一段2s、第二段28s),鸽子也不会优先选择。根据这些发现,我们推断对鸽子而言,实验2和实验3的任务要求不如时间安排重要,鸽子会更倾向于选择第一个时间段不那么短的任务。虽然没有进一步实验的话就无法排除这种可能性,但平衡次数的变化应该并不仅仅和时间有关,而且 Leung (1987) 得出那样的结论也是因为他们的实验不涉及不同的任务要求。实际上,Leung and Winton 也观察到了一些和拖延有关的现象。请注意,他们的实验方法是,在单段30s时间安排实验中,鸽子不需要在实验早期做出什么反应,它们通常在实验中途做出响应要求实验暂停。但在2s-28s时间安排实验中,鸽子需要在实验早期就做出反应,才能将时间段分割成2s-28s两段。因此,鸽子不偏好2s-28s的分割方式,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实验要求它们在实验开始不久就立即做出相应的反应。


一般讨论  GENERAL DISCUSSION

三个实验的结果都表明鸽子的拖延行为具有统计学显著性。除了统计学意义,根据平衡次数的变化,我们发现鸽子的拖延现象还挺严重。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趋势在受试者内部和受试者之间是可重复的。例如,在实验3中,任务延迟时间为2s时平均平衡次数为11,而当延迟增加到15s时平均平衡次数也增高到30。由于这两个条件的标准任务内容是相同的(延迟2s,要求啄击8次),因此这可以说明,当延迟增加13s,受试者能够接受的要求次数增加到了原本的三倍。我们在实验1中也发现了相同的变化。

尽管本研究中延迟对鸽子行为的影响是稳定的,但与其他类似的使用时间延迟的实验相比,平衡次数的受试者内部和受试者之间的一致性较差 (e.g., Grossbard & Mazur, 1986; Mazur, 1987; Rodriguez & Logue, 1988)。数据变化较大的原因尚不清楚。

令人惊讶的是,鸽子宁愿选择要求更复杂的调整任务,哪怕唯一的优势只是任务可以晚开始几秒钟。这和鸽子对奖励性任务的自控性选择结果也很相似,在那些研究中,鸽子更倾向于选择小三倍的奖励,只为了能够早几秒钟得到它 (e.g., Green, Fisher, Perlow, & Sherman, 1981; Rachlin & Green, 1972; Rodriguez & Logue, 1988)。鸽子对立即或延迟的电击惩罚的选择结果也是这样 (e.g., Deluty, 1978; Deluty et al., 1983)。从所有这些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随着行为反应和事件(不管正面还是负面)之间的延迟增加,事件对反应的影响显著下降。延迟的效果是对称的,当延迟增加,鸽子会放弃更大的奖励性任务,但却会选择更大的厌恶性任务。

如果延迟确实有这样的影响,那么我们或许可以用一个数学模型来描述延迟对行为的作用。在任务为奖励性的几个实验中,我们发现奖励的效应值可以通过双曲线方程来描述:V= A/(1 + KD),其中V是奖励的效应值,A是奖励的数量,D是延迟,而K是一个自由参数 (e.g., Mazur, 1984, 1987, 1993)。该公式的A还可以表示厌恶性任务的大小,这样一来V值就可以表示该任务的厌恶效应值,该公式就可以用于表述厌恶性任务的选择。图2和图4中平衡次数随着延迟的大幅增加就可以用这个公式来描述。然而,我们的实验并不是基于数学模型来设计的,而且我们也需要更多、更系统的数据来检验模型是否适用于普遍情况。目前,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一个定性结论,即延迟对奖励性任务和厌恶性任务的影响是相似的:无论何种情况,任务的延迟和任务对行为的影响都存在反比关系。




竟……竟然还有这种研究啊!
一开始还以为是个网梗跟风小研究,结果仔细一看是个十多年前还挺认真的正式研究
就是样本数量有点少啊,鸽子作为实验对象难道不是可以一口气获得很多的吗?(?)
几乎满篇的自造词,或者某些没见过的专有名词,太鬼畜了,就这么看吧(X)
既然放鸽子是有科学依据的……只好把工作这种厌恶性任务鸽了(不对)

 

欢迎来到Dragicland,【总版规】请记得要看哦,还有这个也是好东西→如何回复?

这种行为学实验设计好严谨啊WWWWWWWWWWWWWW
居然一篇直接搞了三组experiment!
好奇是哪个期刊?感觉应该能发得不错,真有意思WWWWWWWWWW

唯一的缺陷,就是少了一个画龙点睛意味深长的升华式conclusion!
在这补上:本实验深刻地证明,人类的本质果然是鸽子!WWWWWWWWWWWWWWW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TOP


回复 2# 大熊星座

发表的期刊叫做《Journal of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Behavior》,影响因子在1到2之间波动(?),最高上过2
这里可以看到期刊的详细资料:http://journal.biomart.cn/0203727
emmmm……不知道在行为学期刊里面这成绩如何(?)

实验是挺丰富的,而且讨论也很认真地考虑了各种情况并且根据这些误差重新设计小实验
可是总觉得样本量有点可疑啊,尤其是明明样本就很小了还出现了例外个体!(X)WWWWWWWWWW
而且我也很意外他这个最终讨论竟然都没有升华一下实验意义!
你前面说了那么多老鼠也有拖延现象,你拔高一下问问这种行为是不是在动物中普遍存在、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进化意义多好!WWWWWWWWW
欢迎来到Dragicland,【总版规】请记得要看哦,还有这个也是好东西→如何回复?

TO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