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本帖最后由 羽·凌风 于 2013-12-9 18:49 编辑
最近翻译的一篇~
文献是老师直接给我的,所以……
我不知道网上哪里可以找到原文啊(望)
话说把带“?”标记的论文贴上来没问题吧?(哎哎)


总之是相当有趣的文献,翻译比较口语化,应该比前面几篇好懂一些(最好是~)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动物行为:人为压力引起的改变
Animal behavior in urban ecosystems: Modifications due to human-induced stress


作者和机构:
Stephen S. Ditchkoff, Sarah T. Saalfeld, Charles J. Gibson
?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Inc. 2006

摘要:
因城市持续地扩张至农村地区,自然和人类的互动越来越多。城市/近郊曾被认为是不适合大多数野生动物生活的地区,而如今它们已被大量野生动物占领,其中许多过去只出现在农村和原始生境。野生动物在如此接近人口密集区出没,势必会带来冲突,这使得资源管理者将处理许多与城市野生动物有关的问题。然而,有证据显示,为了适应人类产生的压力,这些居住在城市中的野生动物和他们那些生活在农田的同类相比,可能出现不同的生活史特征。因此,有关城市野生动物的问题对无论生物学家还是管理者来说都是一大难题。控制或减少城市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需要关于其习性的更加详细的认识。这篇文章描述了城市野生动物的历史,提供了关于野生动物为适应城市压力而改变行为的例子,并讨论了资源管理者处理城市野生动物问题时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行为变化(Behavioral changes),生活史(Life history),微进化(Microevolution),农村(Rural),城郊(Suburban),都市化(Urbanization),野生动物(Wildlife)

Introduction
引言


城市生态系统,曾经被当作少量野生物种的适当栖息地,如今已是大量来自农田景观和未开发荒原的野生物种的家园。我们已经公认城市区域可能是一些小型哺乳类、鸟类和两栖爬行类(例如原鸽Columba livia和家麻雀Passer domesticus)的理想栖息地。许多鸣禽、松鼠和其他小至中型哺乳动物也成功地适应了城市和城郊环境,某种程度上是由于他们拥有在高度破碎化的生境上生存的能力。然而,最近数十年来,城市/城郊景观里也出现了许多其他物种(例如郊狼Canis latrans、白尾鹿Odocoileus virginianus),这些直到最近都被认为是无法忍受人类活动的物种。对大部分城市来说,这些野生动物的存在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美学价值。然而,这些成功在高人口密度区域定居和繁衍的野生种群同样也会带来负面的后果。

野生动物在城市景观的定居为资源管理者、生物学家和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自然和人类的冲突迅速增长,不仅仅因为野生动物种群总数的增长,还因为郊区景观不断地在以城市为中心延伸扩张。相比25至30年前,居住在城市的人类已经不再熟悉野生动物,也不知道如何处理他们带来的问题。此外,和25年前不同的是,郊区景观如今常常被设计用来维持特定的“农村质量(rural quality)”。许多新的郊区被设计成由树木和其他本土植被隔开的房屋,而不再是由混凝土和修剪整齐的草坪分隔。房屋之间的隔离带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生境(旅行廊道、隐匿处、食物等等),这种地方在以前都又小又少。

一个关于城市/城郊野生动物的常见误解是,他们相较生活在农田的同类受到更小的压力,且自然界也没那么残酷。这个误解可能是基于城市中掠食者更少、食物更丰富的现象:我们很少在城市中看到野生动物被捕食或饿死。然而事实是,相比农村的同类,定居在城市的个体暴露在大量的压力之下。这些压力,对动物造成了严重的生物学约束,例如他们为了生存可能被迫改变自己的行为和生活史对策。通常,强加在城市野生动物身上的压力将迫使动物以避免或减缓压力的方式改变自己的行为。

近年来,科学文献中开始出现了城市环境中野生物种改变行为(例如其行为和农田环境的同类存在差异)的例证。城市野生动物行为或生活史的改变可能与运动(movement)、饮食(diet)、繁殖(reproduction)、密度(density)、疾病(disease)和生存(survival)有关。在这篇文章里,我们讨论了已报道的城市野生动物行为改变模式,并描述了这些改变如何对资源管理者造成挑战。

Behavior and life-history of urban wildlife
城市野生动物的行为和生活史












Adaptation to urban environments
对城市环境的适应


以上例子说明了野生动物为了定居于城市/近郊环境,其行为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人为压力可能使城市中野生动物所面临的传统选择压力(例如捕食)不再像农田地区那么重要。因此,生活在城市环境中,面临着新奇的人为压力的野生动物种群可能会产生迅速的微进化。有证据表明,选择可以引起几代内的进化变化(Rice and Emery, 2003; Reznick和Ghalamber, 2001)。第一个记录的关于暴露在人为压力下的物种快速微进化的例子是Kettlewell对桦尺蠖Biston betularia的报道,后者由于工业污染而改变了体色(Kettlewell, 1961)。尽管Kettlewell的研究因实验设计贫乏和总结草率受到了批评(Hagen, 1999),但它依然证实了物种受快速变化的环境影响会出现微进化。这项最初的研究之后,关于暴露在人类环境下的种群的快速微进化方面的文献记录多了起来,其内容涵盖了好几个类群,包括寡毛纲(Oligochaeta)、昆虫纲(Insecta)、硬骨鱼纲(Osteichthyes)和鸟纲(Aves)(Rice and Emery, 2003; Diamond, 1986; Ashley et al., 2003)。

Losos et al. (2001)发现引入巴哈马群岛的沙氏变色蜥Anolis segrei出现了快速微进化。在短于15年间,这个物种为了生存在生长着与他们世代进化的植被类群不同的地方,产生了微进化。引进巴哈马群岛的蜥蜴所使用的栖木宽度(例如植物宽度)比原产地的同类更窄。研究者还发现巴哈马群岛的蜥蜴所用的栖木长度也明显比原产地的同类短。这些变化是受自然环境影响而形成,还是基于遗传信息,尚还不得而知。Able and Belthoff (1998)也在美洲家朱雀Carpodacus mexicanus身上发现了相似的快速微进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即美洲家朱雀被从加利福尼亚引入美国东部约20年后,这个物种在迁徙行为上表现出了戏剧性的变化。加利福尼亚的美洲家朱雀几乎是完全的留鸟。然而,在引入的20年间,36%美国东部的美洲家朱雀会迁徙超过80km的距离。在随后的几年中,迁徙的种群数量在28~54%间波动。和之前提到的沙氏变色蜥不同的是,美洲家朱雀没有体现出任何形态学适应。不过,两个例子似乎都说明了动物会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演化出提高生存率和适应性的行为。

Resource managers and urban wildlife
资源管理者和城市野生动物


当物种暴露在不同于其演化过程中的选择压力的人为压力下时,常改变行为或其他生活史特性,以成功生存下去。成功适应新的选择压力的个体常具有更大的繁殖成功率,最终导致种群形态、行为和基因特征的改变。这种种群结构或行为特征的改变可能直接影响对物种的控制、减少或管理,并常导致城市/农田交界处的自然与人类的冲突。但是,我们通过观测农田野生动物种群所得的对这些物种的了解,却可能与适应了人类密集区的野生种群表现出来的生物学特征有所差异。因此,由于基础数据有误,对城市野生动物的控制和管理可能无法完全奏效。

一个关于欧洲椋鸟Sturnus vulgaris的例子就能说明,对城市野生动物行为和生活史特征的综合了解,对资源管理十分必要。和生活在农田区域的椋鸟不同,城市椋鸟往往倾向于表现出对夜栖地点更密切的关系(Johnson and Glahn, 1994)。这点行为差异会显著影响城市地区资源管理者处理有问题的夜栖地点的方式。在农田地区,由于鸟不一定每天都在同一颗树上夜栖,在集中的地点使用有毒饵料诱捕鸟类的方式往往成效不高,所以资源管理者必须采取不同的损害控制技术以达到目标。然而,由于城市椋鸟和夜栖地点有更密切的关系,诱饵可以成为减少城市椋鸟种群数量的有效手段(Johnson and Glahn, 1994)。虽然这些有关城市和农村地区野生动物的生物学差异如何影响城市野生动物管理的例子都十分简单,但也有力地说明了城市野生动物详细的生物学和生活史数据对管理十分必要。

随着自然和人类冲突的加剧,以及半城市/郊区生境野生动物物种数量的增加,因此我们对城市野生动物更深刻的了解十分必要。毋庸置疑的,由于行为或形态可塑性及基因微进化的存在,同一个野生动物物种的生物学和生活史会因其生活在城市还是农田而异。虽然城市地区野生动物的存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对城市地区野生动物的管理却多少还有些新颖。因此在这方面,科学很落后。在我们对这些城市动物的了解和他们的农村同类一样多之前,对城市野生动物的管理设置都会不断遇到困难。最根本的,我们也许需要这些城市/近郊动物的生物学评估,有效地降低他们对社会的影响。

 

欢迎来到Dragicland,【总版规】请记得要看哦,还有这个也是好东西→如何回复?

到城市對某些生物反而比較好...
不過死亡方式改了許多...
城市對於狗不知是好是壞,食物比較容易找(垃圾場),競爭壓力較森林小
但如果從小被人養到大,感覺沒有自由性,被丟棄就要立刻改靠自己生存挺難的,除非又被收留或被抓去收容所
天空是最能幻想的地方,因為他永遠是個空

TOP


回复 2# 夜星

城市的自然选择方向、生存竞争压力等等都会和纯自然界不太一样
但一样的适者生存
存活下来的物种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对于狗,从物种的角度来说(准确的说应该是“对于狼”XD)
投奔(?)人类根本就是好的不能再好的选择
庞大的基因库、丰富的变种、极广的分布范围,还不愁自己的种群被自然选择抹消掉
至于个体,只能看他的福气(?)了,看他能遇到怎样的人类、过怎样的一生……

TO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