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资讯/同人分享

内容类型 原作讨论
原作名称 《奧本海默》(Oppenheimer)
转帖来源 -
本帖最后由 紅峽青燦 于 2023-8-20 12:47 编辑
民那,這裡是會寫主觀影評的青燦,今天去看了奧本海默。

在開始這次的影評之前,我希望大家可以理解一下我現在寫這篇影評時採用的角度。平常我是做為一個普通沒有特殊專業背景的平凡群眾在看電影,既不特別追求視覺畫面刺激也不過份注重內涵,大概只有對劇情要求比較高,因此我自認給出的佳片清單都比較普羅大眾一點,雖然你們知道我喜歡阿湯哥喜歡間諜片,但這些喜好我覺得也屬於很常見的,並不至於讓我在看電影的時候採用一種很刁鑽或者不常見的預設立場。然而這部片我必須要先說,我是以"自己是一個科學家"做為出發點去觀賞它的,這會讓我看事情的角度和持大眾視角時不太一樣,因為我已經預設自己是電影中人物的那一種類型了。平常現實中,我確實認為自己可算是科學家,或者至少是pro-scientist,這不是自稱靈媒或者薩滿那種自我設定,我從15歲開始就在從事科學研究,並且如今也是靠做實驗過活,我人生的追求就是成為一個真正擁有研究貢獻在學術界被認可的科學家,因此對我來說,這部片不是別人的故事,而是我圈內人的故事。當然你各位可以因為我的學歷還不足而不認可我自詡科學家,但那樣你各位就會覺得我接下來的心得相當可笑,那就建議關了別看,我不是很想跟人爭這點,因為這也是科學家的一種特性WWWWWWWWWW

所以,我今天其實不是要像平常一樣說這部片劇情我給幾分呀,人物塑造給幾分畫面構成給幾分啥啥啥最後說「啊!這部片我給XX分,推薦給XXXXX的人去看或者我不推薦。」我今天要說的是這部片如何精準地展現出科學家的通常性格,以及和現實中的情況做對比。這部電影改編自傳記和史實,因此劇情甚麼的當然不是重點,在我看來重點是整個製作團隊非常忠實的表現出了科學家的性格和因此遭受的待遇,我覺得能讓我採用這個圈內人角度去分析這部片,就已經是它巨大的成功了,一般在面向社會大眾的影視作品中科學家是一個被嚴重誤解的職業,不是有毀滅世界慾望的反派就是聰明絕頂隨便就能搞出甚麼了不起的武器,然後常常都單打獨鬥,在實驗室裡隨便搞搞,短時間就能成功,每天都有新發現,而事實是上面的描述完全相反的WWWWWWWWWW 我甚至常常開玩笑說電影教觀眾殺手和間諜怎麼過日子的都比做科學家真實,真實的做科學既窮又累且成就感很低,大部分的科學家窮極一生都無法對人類社會有明確影響,而絕大多數的偉大研究都來自團隊,並且想讓世界變好想拯救更多人的理想才是這圈子裡的主流。

就從我認為的本片金句開始吧!

「我沒有見過謙虛的科學家。」


1. 不可避免的專業性傲慢
在電影院看到這句當下我是爆笑的,這很真實,太真實了!科學家總是覺得自己謙虛,但這謙虛基本上都是對的mother nature的!宏大的宇宙和大自然的變化等事實讓科學家心醉,因為明瞭自己窮極一生都無法完全探究,科學家對科學本身永遠都有一種謙卑和敬畏的心情,片子開始不久展現出年輕的奧本海默不停的想著星體是怎麼回事就是這種心態最好的證明。但同時,由於深切明瞭所有人類都是一樣的終點和逃不過自然法則的生老病死,科學家們常常會覺得人類社會或者政治等是小打小鬧或很無聊的事情,遠遠不如大自然偉大。漸漸地有些人會覺得自己比其他社會大眾高一等,因為只有自己(和圈內人)看見了「人類的族群內部事件對整個自然規律來說微不足道」,又或者是覺得「只有自己理解真理(大自然)的偉大或有能力理解祂」,久而久之這種心態讓科學家變得傲慢,"有些人"並不是少數。因此,當奧本海默覺得自己很謙虛,可上校反駁說沒見過謙虛科學家時,我:

我差不多在20歲左右時發現自己也有這種傾向,會覺得醉心於政治的同學或朋友很愚蠢,看他們為了一兩個候選人的政見爭得面紅耳赤或者花大把時間討論一個政治人物是好是壞的時候,我就覺得為甚麼會想浪費力氣在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上?政治人物基本就是想說點話騙到選票圖利自己讓自己過好日子,哪有甚麼公平正義和理想?當選了就顛倒黑白,幾年後又是另一批人上台作秀罷了。接著我意識到,就是這種心態讓科學家常常被批評活在象牙塔,並且逐步與社會脫節,然後會有幾種不同的狀況。

先從劇中的主角奧本海默那種狀況說起吧。有一種是科學家自己覺得政府不是好東西,但又想改變社會,就會去加入一些社會運動組織,並且引以為傲,覺得無政府主義是比較優秀的作法。然而接著,科學家們就會發現社運組織其實也是人構成的,內裡和組成政府的人並沒有甚麼差別,同樣是一群用理想和口號換取私立的人,因而無法真正投入他們之中,就像年輕的奧本海默。另一種則是看透想改變社會就一定得玩人的遊戲,抽離的客觀角度改變不了社會,於是投入其中努力想靠自己去改變社會,就像老的奧本海默。通常來說,後者的比例比較低,"入世"的科學家常常會受學術圈排擠,認為他們"髒了",客觀來說入世的科學家也確實無法再花大量時間投入研究,其學術成就下滑通常是必然的,也通常會因此在學術圈開始樹立敵人。大部分的科學家選擇抽離,片子前段奧本海默同事說的不把政治帶進學術圈也不去政治聚會,只持有相關理念是常態,因為基本上,科學家玩不過政客,絕大多數都玩不過,最後就是被玩,甚至我個人認為能玩過的,也不算甚麼科學家。這些過程在《奧》中被忠實地呈現了,是少數能企及真實科學政客樣貌的片子,我respect.

2. 講話和看待事件的角度
思維決定你成為怎樣的人,成為那種人的過程就是對該種思維的生成訓練。

講到玩不過政客,《奧》片中的一條主線就是奧本海默得罪原子能委員會長之後,被刁難安全認證,在一個小房間裡被不審判的審訊折磨。這裡的對話和劇情,很生動的展現出科學家經過長時間的科學訓練之後,所擁有的和社會上其他族群不同的思維模式。科學是一門實事求是的學問,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沒有證據的時候說話會以推測的角度呈現,並且不能掛保證,而要說服別人時引經據典,並同時保留自己的立場和認知可能不是正確的轉圜空間;科學上其實凡規矩必有例外,真正的定理少之又少,甚至連1+1都可以在限定條件下被證明不等於2,因此科學家很少說篤定的話,同時為了給別人意見的時候對方也能有足夠證據,往往會大量提供不同立場派別的看法做為參考資料,並客觀的表示自己個人支持某一種論點或者反對。這樣的對事/說話方法對科學家來說再正常不過,可對社會大眾來說就是又臭又長又沒有重點,聽了半天覺得資訊量頗大卻沒有結論,到頭來還得自己思考,所以跟科學家講話很煩,很難得到答案,我個人甚至覺得,能簡單以一句yes/no問句說明結果的,都不是科學。《奧》片中上校和奧本海默的對話就常常在展現科學態度對其他人而言有多討厭,你們看我已經拉拉雜雜講這麼多了,這就是一個例子 而對政治人物來說,大量發言就是可以用來被操弄的材料,奧本海默越是想為自己辯解,敵方律師(?)就越抓他的語病,並且把他提供的資料強行扭曲為他的立場,使得抗辯的過程中奧本海默多說多錯,但他以科學家的身分又不能不說。

科學求真,對科學家來說真和證便是一切,可社會上多數人,特別是政客,最不在意的就是真,你們說科學家這怎麼可能玩過政客呢?我們就像斬龍,一生花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時間訓練出的科學態度是劍尾,在和同伴戰鬥與生存上是最重要的武器,可對政客和商人這些獵人來說斬龍的尾巴就是一條超大的把柄,捉住了、打斷了,斬龍就沒有威脅性了。進一步說的話,那些發現科學態度沒法在政場上生存因而主動扔掉劍尾的科學家,就不再被認為是斬龍群體的一份子了,畢竟有長尾的獸龍種那麼多,只有有劍尾的才是斬龍!

3. 自成一格的圈子和風格
無論何種職業圈子和同溫層比較親密都是很常見的,可不一定每一個職業都和科學家一樣會被培養出傲慢和獨特的看事情態度。辛辛苦苦做出來的結論被人曲解和精簡、和社會上其他族群聊不來專長、對非圈內的人群與政府有種不信任、鄙視政治角力和社會遊戲卻又得受箝制等等,都讓科學家往往只有在同溫層裡才感到舒適。久而久之另一種比傲慢更嚴重的態度就會出現並傳染:覺得除了研究人員之外的族群都是白癡。這點在《奧》片裡很赤裸裸的展現,年輕的奧本海默完全不掩飾自己對非科學人員的鄙視,一會叫人家多讀書一會又稱自己是先知,只願意同科學家同伴交換意見,而且聽不進其他人的建議。再加上做研究很辛苦,每個有成果的科學家都會對自己的結果珍而視之並且得意洋洋,相同領域的人基本上就是競爭對手,但同時又是少數可以聊得開的夥伴,因此既需要彼此支持,私底下又對別人不以為然。這些毛病說真的在學術界太常見了,已經常見到我時常預設其他研究人員都這樣,在各種研討會和學術交流場合,鼻孔朝天到處對晚輩或平輩指指點點的科學家多得是,每個人都覺得只有自己的研究有價值 但說真的,我自己感覺,就因為傲慢的科學家太多,所以見到別人的傲慢發言,笑一笑就不管的人也很多,不能笑一笑的就會直接記仇 剛進這圈子的時候我也是覺得很恐怖,怎麼突然就在發表會上評審對才17歲的我說:「只有能量化的才是真研究,用描述的都不重要我不要看,我只要看數字,給我看數字!」十年過去我也不是當年嚇壞的小孩了,現在要有人跟我講這種話,我一定馬上反駁:「所以形態學不重要?解剖學不重要?觀察也不重要?你是在否定法布爾和勞倫茲的成就嗎?你覺得case reports都是bullshit?你是拿了諾貝爾生醫獎還是寫了昆蟲記在每間圖書館的自然科學櫃上?」你想的沒錯我記仇了 不過欺負晚輩也是科學界的常態,講真現在我要拿著當年那份研究再站在發表會上遇見這個老頭,他已經不敢跟我說那種話了,他一定會客客氣氣的暗暗諷刺,然後笑瞇瞇等我回擊,幾個來往之後互留聯絡方式說以後要交流(之後不一定會),這就是咱斬龍揮劍的方式!

而在圈子外面,科學家普遍社會化程度比較低一點。重心在研究、只喜歡和圈內人互動或擊劍(?),無論科學家自己是否願意,和社會上其他族群相處的時間必定比較少,面對社會上的人際問題,科學家又往往拿出受訓過的科學態度和方式去處理,使得科學家面對非學術問題與狀況時的處置方式常常和大量與人群交流的其他職種稍微有點不一樣。實際上,因為討厭"大量人際互動和接觸大量不同社會階層與職業的人"而選擇從事科學的人在科學家的族群裡絕不是少數,我自己就是這種 此外內向的也很多、想得很細但講不出來的也很多,加上學術界又是一個對外貌的重視程度比其他圈子低一點點的環境,使得社交技能要求對在學術界生存的影響不算大,整個圈子裡耿直低社會化的聰明人相當常見,社會上很多對學者的偏見比如不食人間煙火等,就是這麼來的。《奧》片中奧本海默被批評太天真超過三次,每次我看了都心有戚戚焉,他受的思維訓練和性格讓他採取了他所能做出的最好作法,然後一次一次的被抓住劍尾毒打,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其他人身上,落得跟他一樣下場的科學家絕對不會少。常有人說學術界很黑暗,事實是:學術界中的詭計其實並不比其他領域厲害,只是天真的人太多。哦,但這裡我要為科學家平反一下,真的社交障礙和反社會激進分子以及社恐在學術界反而很少,因為學術界最重視的學術成就是仰賴聰明的大腦所得,並且團隊合作是主流。而前面所提的那些問題,很多其實和大腦的功能與智商高低(原諒我用這個不太嚴謹的說法)有關,又或者對團隊合作造成巨大困難,故這些人在學術界其實很罕見。

關於科學家覺得非學界的人都是白癡這件事,《奧》把它上升到了一個超出電影本身的新高度。本片在物理學專業的人士間收穫極高的評價,我遇過好多人說讀物理的朋朋激推,FB上也充斥著各種物理專業背景的人對它的狂捧,甚至到了一種浮誇的狀態。有些科學粉專──好比說我之前追蹤的一個軍武粉專──把這部片捧成了上帝似的存在:神導演(諾蘭)+神演員(席尼墨非)+神事蹟(原子彈之父的故事)=三位一體史無前例的宇宙神片,捧到一個維度高到用高中以下物理程度計算不了的地步。然後這些物理學家們無法接受任何一點點批評,如果影評人說《奧》哪裡不好,他們就批評影評人是文組不懂科學,如果懂點科學的人批評,他們就說這人不是物理系其實沒看懂,而普羅大眾批評《奧》的時候,他們還會直接稱對方是無知的白痴該回去重讀高中之類,其對非物理學術圈的鄙視溢乎言表,言語尖銳到了我受不了取消追蹤的地步。btw實際上這部片真的需要那麼高的物理知識嗎?我說實話吧,高中畢業都嫌多,知道原子彈是甚麼的高一程度足以!因為這部片的核心根本就不是在講原子彈怎麼製造氫彈又是甚麼,而是講奧本海默這個科學家的人生故事和他遭受的待遇!是個人都能理解故事的重點,這需要甚麼大學程度的物理了?就好比top gun是在教觀眾怎麼開戰機的片子嗎?難道因為觀眾不會開戰機就不能批評電影了?如果覺得「不會開戰機就不能批評Top gun」(事實上飛行員都覺得top gun很扯)這件事很瞎,那為甚麼會批評觀眾不懂物理就不可以嫌棄《奧》?這部片真的毫無缺點?呵,依我的標準,TGM我都沒給到滿分呢!

但我毫不意外這些人會反應激烈口出惡言,他們就是學術圈的傲慢縮影,他們因為《奧》這個片子而把科學家醜陋的一面赤裸裸的再現給社會看, 言行甚至比片中奧本海默本人還尖銳,我只能說確實這部片把科學家的行為反應的淋漓盡致,已經到了可以爭取普立茲獎的程度了。猶記得方基墨曾在top gun的訪談裡說為了拍這個片子,他和真正的戰機飛行員相處過,他覺得除了演員和政客(還是總統?)之外,戰機飛行員是世界上最傲慢的一群人,well,我看到的時候只覺得他當時(年輕時)應該是沒有跟科學家相處過啦。 並且現實中科學家們雖然傲慢到裂開,但學術成就從來不等於人際關係技巧,而且科學家實事求是的態度和說話方式,就是政客最喜歡操控的材料,所以一直以來科學家就是政客的工具,科學家們也知道,因此又把自己的圈子縮得更小了。 科學家被利用後拋棄的過程在《奧》中展現的淋漓盡致,政客用諂媚的言論討好科學家之後,利用科學家的成就,用完了一腳踢開。當上校說「(以如今的規定)我不會委任奧本海默博士為計畫主持人,並且也不會委任任何科學家。」時,我覺得是雙重意義的:他受夠了科學家的尿性,也對這些高級工具厭惡又憐憫。以前有一句帶偏見的歧視言論很血腥卻很真實:「腦子好的成績好,腦子差的成績差,高中時候成績好的讀理組,變成醫生或科學家或工程師,成績差的讀文組,變成政客和立委,然後腦子差的管理著國家,使喚腦子好的幫自己做事和背鍋。」我覺得那些傲慢又偏激的科學家們都該好好反思《奧》中主角的遭遇和經歷,然後收斂一下自己的態度。

4. 處於感性和理性的極端
片中的奧本海默是個有點纖細敏感的人,有時候顯得很脆弱和情緒化,當我看到這樣的表現時很開心,《奧》把科學家的人性展現了出來。其他電影裡的科學家往往冷血且冷酷,許多作品會用殺實驗動物來展現科學家毫無感情,將科學家塑造成反派。真實的科學家當然不是這樣,真實的科學家擁有正常的感情,甚至某些面向上,我們比常人更加感性。科學研究本身是一個以理性和邏輯去推動的過程,需要排除主觀才能把事情做好,可科學研究是和失敗與重來為伍的職業,我個人覺得除了工程師以外,世上少有其他職業的失敗率和從事研究一樣高,當其他人因為偶然的失敗需要安慰和鼓勵時,科學家的失敗就是日常 因此,沒有非常堅忍的意志,是難以一輩子從事研究的。現實中網路上充斥著讀個碩班就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故事又或者讀出精神病來的人一大堆,這真的不是沒有原因 要能從這麼高挫折的職涯中取得成功,許多人靠的僅僅是來自自身的熱情,沒有錢沒有權沒有時間沒有和社會大眾一樣的生活,那自然也很少來自其他人的支持,必須燃燒自己才能活下去。能擁有燃燒一輩子的夢想能量,我覺得科學家在這方面的感性遠超其他人群。奧本海默當然也有,他在片頭就展現出超常的研究熱忱,隨著故事推進,他的後半生卻因自己的性格經歷和成就而飽受折磨,可我覺得他之所以能撐住,靠的就是科學家那份長久訓練出來的抗壓性。依我來看,要是科學家真的變成反派,絕對不是因為冷酷無情,而是做研究太辛苦發瘋了!

然而就像裝甲板,雖然是防彈的可長期被砲擊還是會受損,有時候科學家會受不了研究的折磨而變得很脆弱,或者一直在一些奇怪的其他人不會脆弱的地方脆弱。奧本海默就屬於後者,一直都有奇怪的伴侶關係,還不會照顧小孩就扔去給別人,我看到這裡的時候也絕得很好笑,因為我認識許多有點偏執或有奇怪習慣的研究人員。科學家圈子有點微妙的就是,私德問題要影響成就得看人和情況,普遍來說比其他圈子影響稍微小一點,至少跟政治人物和服務業之類的相比,一個婚外情就能毀掉政客,可有婚姻問題的科學家多了去了。

總而言之:「有絕對理性的工作方法和相當感性的意志、人際交際能力不算很好、常常很天真卻聰明絕頂、在專業領域又強又固執,在某些意想不到的地方奇怪又脆弱,思維和做事方法和其他人群不同,並且自視甚高。」這就是電影中的奧本海默,也是現實中科學家群體的誇張化形象。我覺得能有這麼一部脫離誤解且來自大師的電影讓社會大眾真正的看見科學家大概是怎樣的一種人類,相當不錯。為此我會給這部片一個來自科學家的高評價:90!

然後就該來說缺點了

最大的缺點就是:這部片完全沒有IMAX的必要!
做為賣點的全片無特效IMAX拍攝,根本就對片子的視覺效果和內容沒有甚麼實際影響,整部電影超過三小時全都是對話和文戲,那爆炸就一點點,而且認真說雖然唯美但沒有讓我有whoa的感覺,需要有IMAX的只有核爆的那一段,值得IMAX的部分加起來應該沒超過五分鐘,我估計IMAX是可以看出遙遠地方的蕈狀雲,能感受到核爆的威力。但問題是他本來畫面構成上的距離感就很夠了,為了那一瞬間去看IMAX就很不值得,而且那一小段我自己覺得也不是片子核心重點。

阿不過,這部值得去電影院看哦,芭比我也評價很高,但因為畫面製作和片子節奏不算很精良,可以看串流就好。

另一個地方是故事由三條線混剪串起:奧本海默做原子彈的過程、奧本海默被欺負(?)的過程以及史特勞斯被揭發的過程,我自己覺得剪得有點太亂,雖然全程都能跟上劇情推進,但有幾處地方覺得情緒不是很連貫,又或者切換得很突然。一起去的朋朋有點沒跟到,我自己覺得可以把剪切的段落弄大一點,反正片長那麼長,換線可以不用跳得那麼頻繁。但有一說一,以超過三小時片長的電影來說,《奧》的節奏是抓得很好,對啦diss一下阿凡達2啦!

conclusion 就是,能讓我發想出這麼多關於科學家族群的事情,還寫了三個小時的影評,你各位,是好片子,懂?

 


快把萌燦抱回家!
Don’t think, just do. For the heart is an organ of fire.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