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一起去了超开心!算是了了一个心愿!
以前每每经过天府广场,都觉得这个建筑很棒,一直很想进去但都没机会~
这次终于成功了WWWWWWWWWW
还吃到了好吃的冒菜WWWWWWWWWWWWWWW(X)


老爸老妈吐槽的,近几年,博物馆都是在修很大很漂亮的房子,但文物却没多少~
他们说的诚然是不假~
文物和标本呢,确实说不上很多,而且配上空旷的大建筑更显得稀少~
但是,转念一想,我觉得,博物馆的功能毕竟很大程度上是文教~
而非简单的收藏与陈列~
所以,追求文物的密度其实毫无意义~
反而,主动降低文物密度,同时匹配以相对完善的文教、宣讲材料(比如详实的展板、可互动展示器、微信解说等等),和更有逻辑、安排更合理的陈列展示厅,并结合更多的NGO公益活动,民教活动在其中展开~
这才能真正使得文物物尽其用~
另外,文物的珍贵性其实也没太大意义,我们毕竟不是盗墓的,也不是专家~
与其放一大堆市民谁也不识的高档次宝贝~
还不如像现在这样,多结合一些展示民风民俗,时代人文风情的普通文物,反而趣味性满满~
比如这次我们看到的很多大邪神,萌萌的物件~
其实都不是什么很珍贵了不起的东西,而只是一般性的风土文物而已WWWWWWW
最后,现在的博物馆,相关配套的商业化设置(比如内设的咖啡吧、礼品商店和自动售卖机)和人性化设置(比如饮水器和纸杯)相比以前,也都做得很不错~
总之,与小时候逛博物馆的经历相比,这让我体会到了博物馆和社会文教事业的极大进步~
与追求珍贵文物密度的上辈人的态度不同,我是很满意的~

这次除了本馆馆藏文物外,我们还幸运地看到了阿富汗文物展~
不客气地说,同时期(东汉)的中国文物~
直观感受上,无论是民用还是官用,无论是铜铁器还是金银器,在工艺水平和精致程度上,都与看到的西洋展品相去甚远、大为不如~
我不确定这个直观感受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以及如果是,最可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个人大胆假设是因为农耕文明与渔猎文明之间的差异导致的(因为渔猎文明劳动相对不规律,使人有大量时间钻研和推崇工艺),归根结底还是不同的自然气候造成的~
但这个猜想目前还没时间和知识背景去小心求证WWWWWWWWWWWWWWWWW
看来这个博物馆以后如果有什么新展览还真的可以时常多去一下涨涨姿势呢!WWWWWWWWWWWWWW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TOP

分享到